[创意社区]小洲村-那么近却不同
TIP:这一辑图片都是物,完全没有人物出现,那么下一篇将是人物专辑。
那么近却如此不同
广州小洲村,不是景区,只是一个地方、一个村子。
一个羊村长推荐系数达4颗半心的地方。并不是因为这里有多漂亮或民俗或独到的文艺气息,而是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看,这个岭南村落容纳了太多类型的人文形态,以及矛盾性与包容性。
他们来看什么?
每个节假日,一波又一波年轻人踏入这个位于广州市城郊村落,手上拿着小洲村艺术地图,一个一个点去寻访。
百度百科的介绍中:位于广州万亩果园中心地带的海珠区小洲村,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岭南水乡最后的小桥流水人家,走进小洲村,就好像走进了一座民俗博物馆。 民居沿河而建,居民枕河而居,随处可见的百年古榕浓荫蔽日,五六百年高龄的蚝壳屋见证着岭南的曾经沧海,阡陌交错间随便跨过的一口古井都有几百年的沉淀。
说得挺不简单,其实就是一个中国式的村子,而且是一个正在丢弃历史痕迹在不断变化中的村子。但当村民、艺术家、学生、游客这些人群参杂在一个村落里,就赋予了小洲村的独特性。从看得见的人群形态上来说,小洲村里小道上各种游人穿梭,各个角落观望寻找角度拍摄相片,各类小店忙着招呼生意,而当地民居要么投入售卖要么继续原有悠闲生活。而据小洲村村长介绍,这里居住了上千位艺术家(姑且不管是否已经出名或者被认可,因为我觉得“家”这个名号不是随便能盖上去的),开培训学校、画廊、创作空间等。
在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去过3、4次小洲村,即有带人过来参观,也有独行,每一次的感觉都不一样,所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有的店铺关门了,而这个过程中更多的店铺被开设了。即有外来青年的店铺,也有本地村民在经营。所以,你所看到的是很多的以文艺、小清新为主题的手工艺品、服饰、植物、咖啡饮料、餐吧等店铺以其独特的装饰风格冒现在拥挤的民居间。对,就是冒现,因为这样的店铺与村里之间没有继承性,相反的有着矛盾性,这些店铺以游客为客户群体而非村民。
文艺、小清新是当今很多小青年所不能抗拒的东西,如果还廉价就更吸引人了。
店主为何而来,村民在做什么?
面对这样不断拥入的人群,当地村民正在面对与适应。但却也遇到琢磨不准这些游客和进驻进来的店主、艺术家的心态等问题。他们也有开设店铺,但相对外来店主所经营的,明显不一样,村民的经营具备了继承性,传统的、拥有村落形态的餐饮与物品,与文艺小清新格调恰好的对反。这样的反差,也正是小洲村的独特之处,而且游客对这两样东西都不排斥,虽然更多喜欢了文艺小清新。标题“那么近却不同”正因如此。
2013年3月的一次小洲村游荡,恰好周六,对比之前,给羊村长最明显的不一样,一是游客很多,二是村民正在大兴土木修房子,三是各种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文艺型店铺,装饰和物品上,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舶来品,少部分是传统特色。店主多是年轻人,他们个人的知识和观念系统就缺少对传统的继承。而却又选择在一个岭南的传统村落里繁盛。和整个中国在建国后的发展形态那么类似,20世纪的中国因为动乱和某革命的关系,使得文化和传统断裂,文化没有在传统的基础上广泛获得更进一步的创新与升级型的继承。而后的开放,让大量的海外文化、物品进入,面对新鲜儿,太多的直接采用,让创造创新变得更贫瘠。
小洲村与其他古村镇的不相似性
全国知名的古镇古村很多,而且都存在商业化开发过度的情况。小洲村虽然不断涌入的人群也在借鉴类似的商业化模式,但是抽离这些商业,回归村落本身而言。其它知名古村落,整体遗留下了传统特点,包括建筑形态和人文生活。但在小洲村这里,从建筑的角度上看,部分历史的、传统的,但更多的是当代的“火柴盒”。所以,在这个特点上,不具备参观亮点,也因此小洲村并不是一个以传统为看点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名扬海内外的知名景点,而是一个带着创意、艺术特质的部落。
“火柴盒”型民居,在中华大地广泛存在,即看不到从传统建筑上的继承,也没有外来文化影响的影子。它的诞生背景,是在摆脱贫困后,希望改善居住环境,但又缺乏耐心和盈余的金钱。改善原有的泥土墙、木质楼面、瓦屋顶这样的不牢固特性,同时更好的采光。经过烧制的砖头、混凝土的楼面,用相对简单的面去组成,不再有雕梁画栋,所以形态上“火柴盒”。如果相对有钱,就面积更大,高度更高,更好的瓷砖。这样的建筑,在我们看来是没有特色的,没有艺术设计特点的,所以我们喜欢去参观各种传统的民居和带着西洋风格的建筑。
为什么是小洲村?
小洲村的人文形态,即有矛盾性,却又不排斥。就似乎一群带着梦想、文艺情节的群体,借用一个村落来营造一个“狂欢世界”。我想开一间咖啡厅、我想开一个手工艺品店、我想卖明信片,但都市的昂贵是无法支付的,而乡村又是落后的遥远的……
广州市区内,或者说城区边缘线上,带来了地理上的优势,即逃离了城市的拥堵和昂贵,却又距都市的繁华不远。其实,小洲村本身就像是一个广州的缩影,一半的广州本土,一半的外来人口,文化相互渗透、融和、包容。
小洲村,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目的地,而是一个栖息地。
游客:逛了半天,小洲村就看了个遍,也没什么东西了。
村长:要看的话,起码也要一个月。
游客:一个月?但是小洲村并不大呀?
村长:你只是在街上走了走,小洲村居住了上千位艺术家,如果你都到他们的艺术空间看看,怎么说也要一个月,可能还不行呢。
贫瘠的生活,我也想粗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