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与下午茶
灰霾笼罩着广州城,让人少了到户外的活动的兴致。却又不甘心让周末时光在家里默默流逝,中午过后,终于出了门,想起好久没有到广东美术馆看看了。
虽说自己并无什么艺术鉴赏力,但是逛美术馆却是一个不错的打法时间的好方法。你没有必要去研究作者要表达什么,就用自己的想法小小理解一下,寻求一个下午的安宁。事实上,绘画的构图平衡、光的细腻表现,与摄影有很多共通之处。
中华意蕴——中国当代油画巡展暨中国油画百年回望
光的现代性—意大利1850-1950托斯卡纳油画展。
西方的油画重视光的表现,似乎是一种科学性的东西,不像中国画讲意象完全摒弃光的表达。细腻的光感,色彩和自然光的真实。
身•景——豪尔赫•马林雕塑展
这一组雕塑,油亮的胴体,很有形体美,却也能感觉到其中的情色成分,但又非常小心翼翼,希望达到某种平衡。
上图忘记是什么了。
美术馆出来,时间尚早,又到东山新河浦逵园。逵园是1922年某美国华侨建的3层小洋楼,是东山众多小洋楼中颇有代表性的一座。一楼画廊,二楼咖啡厅,三楼卖杂货(旧货)。此前到过几次,但是三楼的R.House似乎并没有开太久,这次也是从店主微博和豆瓣看到,就想过来看看。在二楼来一个下午茶,是不错,但是阳台被其他人占据了,又小小遗憾。
这间R.House生活研究所的店,南北杂货,东西良品,回到生活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卖“破烂儿”的地方。将旧物脱离它自身的时代与使用场景,确实给现代人一些新鲜感,但也丢失了它自身的实用价值。从某个层面来说给经历过的人一些回忆(比如很多东西,小时候家里有),但是说回到生活本身,牵强了。但它有一个意义是给人停留下脚步,通过观察这些质朴的居家器物、工具去领会生活吧。不得不说,这一类店铺是文艺小青年的最爱,因为复古与稀缺性?
关于东山洋楼,可以看我此前的这2篇:新河浦洋楼、农林上路洋楼 。
注释:本文图片,除光的现代性外观,其余基于手机(SONY LT25C)拍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