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参加了2次读者见面会,一次是魏德圣(《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的导演,《与自己的名字赛跑》的作者),一次是九把刀(原名柯景腾,《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导演以及作者)。2次都是在中心书城,魏德圣那次是我下班后去溜达碰巧撞到,而九把刀的是在微博上碰巧撞到@24小时书吧发出的报名信息。恰巧,他们都是台湾人,而且都是第一部片就大卖。

九把刀读者见面会

九把刀的见面会是在今天下午,气氛不错,地方不大,人不多,闲谈愉快。貌似有不少是忠实FANS,其中抑不住的兴奋与激动,而我算是伪读者,只看过电影,没看过他写的小说,不过今天拿到一本带签字的《那些年》,之后我会读一读。关于写小说,好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包括我,当然这个事情也慢慢在做。

九把刀读者见面会

现场弹唱:惠雷(2010年快男全国12强,深圳Delay乐队主唱) ,真心觉得唱的不错。

一番话后,发现九把刀本人与《那些年》里的柯景腾就一个模样,于是在提问环节问了个问题:“谈话到现在,我发觉您和影片中柯景腾是一个样子的,那么您是如何选择演员以至于能演绎得这么像?”(九把刀的回答见视频,同时还有其他一些问题的回答。)要知道,柯震东可是第一次演电影,而九把刀是第一次当导演。我就很佩服这一点,自己编剧自己导演。《海角七号》是魏德圣的第一次,而《赛德克·巴莱》的演员又是第一次出演。把自己青春里的故事写成小说,大卖,然后找自己喜欢的人来拍成电影,大卖,我想这是多少人都羡慕的事情。能把过去的囧事与遗憾当成今天的谈资,是一件多么扬眉吐气的事情。而这个建立在今天的幸福与成功之上,只有你今天过得好了,才能大胆面对过去。青春的事情就让他留在曾经,无需懊恼或试图挽回,没有如果怎样就怎样,把握现在,珍惜现在,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关于金马奖这个事情哦,虽然九把刀在颁奖前很自信,结果是什么我们都知道了,其实我从来不觉得这样的片可以拿,入围已经很是OK了。像《失恋33天》《那些年》这一类电影,从电影本身来说不算拍得有多好,而好票房与声誉的成功在于抓住了观众所需求倾诉的情感,说了我们说不出的事情。(题外话,按自己内心想而做,不是天才就是疯子)。真正的好电影在于观众可以抛弃本身的情感与世界观而走进电影所创作的世界。

后青春期,70后们创作的名词,这个正在走向大叔行列的人,却仍然不甘心就此让青春消逝。70后的创作,却迷倒80、90。九把刀,五月天,都是这样的人,回不到过去,就让内心多留恋下吧。身为80的我们,有时候以为这就是世界,其实是我们太局限,这些无外都是小众,只是这小众圈里确实够疯狂。且让80的我们也让90、00们迷恋迷恋吧。稍微预告下,这一篇的下下一篇会是关于五月天。

 

九把刀读者见面会

九把刀读者见面会

九把刀读者见面会

九把刀读者见面会

九把刀签名。还真看不懂。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九把刀读者见面会

深圳中心书城北区阶梯的签售会好多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