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2016年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展-雕塑馆
每年五月,广美毕业展都吸引大波群众前往观看,今年尤其火爆。普罗大众通常觉得现代艺术难懂,况且作者通常不会阐释自己的想法。而本科毕业展不一样,正准备走出校园的毕业生,他们希望被理解与认可,也会乐于讲述自己的创作。其实上,透过毕业展能够感知当前大学们的心理世界,以及他们对外部世界认知所产生的反馈。
广州美术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展
时间:5.17-6.23 10:00-18:00(周一闭馆)
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雕塑分馆、影像分馆
票价:社会人士10元/人 外校学生凭证5元/人
▲琅曼斯德阿莫 – 装置 – 朱茂贤
作者:在这色彩万千的当代,人们往往有着各种交集,交集有的是友情,有的是爱情。我的感受更多的是爱情,他可以给你酸甜苦辣的感受。
作者用橡皮泥捏造了很多被拉伸的人物,彼此交织在一起以表达人们的交集。不同的交织姿势反映着不一样的关系。
▲万物·生 – 综合材料 – 王思琪
作者:濒临灭绝的动物-冰冻-结霜-物种消失速度减慢;茧-物种最初幼年时期-繁育-新生命新希望;它们消逝的不仅是一条生命,而是人对自然的一种态度。由于破坏,它们失去的生存环境不正式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吗?
▲梵音 – 综合材料 – 徐晓彬
作者:外界的噪音,内心的梵音。这两种声音在人生中必不可缺。当下生活有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杂乱无章,扰人心烦。当外界的诱惑干扰越多时,不妨静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
材料的空洞意味着外部声音能够抵达内心,静坐倾听自己以抗御这些噪音,回归内心。但是怎么样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不断与外部抗争,在冲突中感受自己,才能发现自己。
▲重复的存在- 硬质泡沫 – 熊春林
作者:都市里的人群当中充斥着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社会身份,不同文化底蕴的人。我也是其中一个很小的细胞,在人群的密集空间中,某一空间的重复体验中,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这便是视觉借助实体感受空间的存在了,但实体本身在不断地变化,空间体验方式也在不断日新月异,这又让我迷失了个体的存在。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受,自己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置身于人群中甚至找不到自己。但是回归自身却又能发现自己的独特。我们总是在两种感受中不断变换,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去寻找存在感,就是作者所说的借助空间体验方式感受个体存在。
▲初醒 – 铜 – 林裕展
作者:《初醒》塑造的是一位初醒的少女,刚呼吸道新鲜空气,伸展她那久未活动的肢体,表现少女从沉睡到觉醒动作间的过渡状态,用动作表现情感和抽象概念,寓意希望、新生。
从不同角度看这具雕塑有着不同的视觉冲击。
▲睡莲 – 铸铜 – 张永锋
作者:作品以哪吒借睡莲重生为典故,从而呈现出生于荷叶的少女,她宛如出生婴儿般,全身蜷缩在一起,保护自己不受这个世界的伤害,有稍微放松身体,透过肢体去接触探索这神奇美妙的世界。
▲秀木 – 雕塑 – 白昕
作者:树,既有盘根扎枝,又有树影婆娑,在人的关照下,具有拟人的情绪。我的《秀木》作品,表现树的自然形态,同时附加了创作者主体的情感寄托,连类的树的种种传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独木为木,众木为林。在树的概念与树的联想中,以及它的每一个分叉所幻想的每一个“手语”中,寄托着我对树的想象和创造。
钢铁的树,是一种自然,也是人造,就像我们的城市。肢条与根的延伸,是生命的体现与想象。作者还在树根周边放置了落叶,真是一个小惊喜。
No Comments